灤州市財政局念了“三字經”,堅守“三包”底線。
一是“緊”字到位,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堅決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嚴格控制財政支出,嚴格控制低效無效支出。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和非緊急、非剛性支出。本級一般性支出壓減百分之10,“三公經費”預算安排只減不增。減少的資金將首先用于保障“三包”支出。不斷加強支出預算管理,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將支出向重要領域和民生領域傾斜。
二、“嚴”字當頭,確保優先。嚴格按照“預算安排優先、資金配置優先、國家標準優先、民生保障優先”的要求,做好“三包”的預算安排和落實工作。在年初編制預算時,對年度“三包”等剛性支出進行梳理,開展年初“三包”預算編制審計,對生成的2681項指標進行逐項分析打分,確保“三包”支出足額、優先納入預算,做到“應保盡保”。
第三,以“穩”字當頭,嚴控風險防控。建立風險防控應急機制,每月3日前組織專人通過財政部地方運行監控系統上報財政收支、國庫余額、政府債務等相關數據。監測動態指標,分析判斷“三包”資金潛在風險,做好“三包”風險應急處置工作,確保“三包”指標不出現運行風險,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