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大關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民之所憂我會念;我會做人民想做的事”...
一根樹枝和一片樹葉總是互相關心,娘子是這里的老百姓。牢記河北總書記的囑托,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主的發展思想,全心全意做得民心、暖人心、穩人心的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為誰發展?河北持續發力改善民生,給出了強有力的答案——今年以來,已完成棚戶區改造9.44萬個,改造老舊小區3698個,新增就業49.98萬人,發放困難群眾救助金79.3億元...河北通過“實踐”傳遞“民生溫度”,更多的“民生清單”正在成為實實在在的“幸福賬單”。
促進就業、增加收入、夯實民生基礎。
21萬元失業保險金已退回賬戶!石家莊恒信紡織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副主任陳燕萍忍不住笑了。
"資金的穩定回流大大緩解了我們的經營壓力."她告訴記者,公司有400多名員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生產經營出現一些困難,但公司沒有裁員。這種雪中送炭的錢將主要用于員工的社會保險繳納等相關費用,讓員工無后顧之憂。
就業是民生之本,關乎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
在省委十屆二次全會上,省委書記倪岳峰強調,要堅持就業優先導向,幫助企業脫困,努力穩定和擴大崗位,主要抓好大學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城鎮困難人員等重要群體就業,保持全省就業形勢穩定。
穩定就業的關鍵在于穩定市場主體。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穩定全省經濟運行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全力幫扶企業、穩定崗位。截至7月28日,通過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為33.4萬個單位減輕負擔約21.3億元,惠及職工705萬人;17.9萬個單位獲返還資金17.6億元,惠及職工504.3萬人。
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要群體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為高校畢業生求職保駕護航,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的十九條政策措施》。
與往年相比,畢業生人數在增加,校園關閉。疫情下如何促進就業?
在河北大學,“帶崗直播”成為今年就業的新亮點。一群就業指導機構和用人單位的負責人走進直播間,與主持人進行了互動采訪。求職者可以在視頻中看到工作環境和職位信息,感興趣的話可以一鍵投簡歷。這種招聘方式,互動性強,準確率高,很受大學生求職者的歡迎。
線上招聘不停,線下服務不停。截至6月底,該省已組織了5213場線上線下招聘游戲,發布了215.48萬個職位。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農民工就業穩定性相對較差。為拓寬農民工就業渠道,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等八部門在全省聯合開展“春風行動”,引導農民工有序轉移就業。截至6月底,全省已有1284.1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0.83萬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
高質量就業,鼓鼓人們的“錢袋子”。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8元,名義增長百分之4.6,實際增長百分之2.8。
補短板強化保障,守住民生底線
說起家里近期的變化,辛集市田家莊73歲的村民肖秀芳滿臉笑容地說:“浴室里裝了扶手和洗澡用的椅子。門口的臺階是用水泥重修的,上下更方便!”
肖秀芳家的新變化,得益于河北省今年實施的20項民生工程之一——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工程。該項目計劃對3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養老改造,提高居家老人生活質量,目前已完成。
從困難的群眾出發,從突出的問題出發,從現實的利益出發,河北多措并舉補短板、強保障、守住民生底線。
全省各地各部門精心實施民生工程,找準群眾反映強烈、急需解決的問題,集中力量加以解決,堅決兌現既定的民生工程。
曾經,石家莊贊皇縣源頭小學的學生們有一個心愿:“希望教室夏天涼快一點,冬天暖和一點?!?/span>
現在,愿望變成了現實。今年9月開學后,源頭小學的學生就可以搬進新教學樓了。新教學樓有嶄新明亮的教室,設施設備齊全,學生也可以使用先進的教學設備上課。
從“學”到“學”,河北省持續改造提升中小學校舍,推進城鄉幼兒園建設。城鄉教育差距在同步發展中不斷縮小。
學、教、治。
曾經,去醫院是曹志成的“心事”。老人今年80歲,家住滄州市福安小區。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需要去醫院定期體檢,但是因為不方便,去醫院看病成了“大問題”。
現在,老人的煩惱已經解決了。社區日間照料可以為居民提供疾病診斷和治療、藥物處方、藥物配藥和分發等各種服務。
千方百計讓患者“少跑路”、“少花錢”、“看好病”。河北省加快建設緊湊型縣域醫療共同體,打通分級診療“后一公里”。
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做,年復一年。
城市公共停車設施建設項目計劃新增不少于20萬個城市公共停車位,已建成停車位17.6萬個;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計劃完成其余9000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已完成8484個村...
截至6月底,河北20項民生工程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重新解決輿情問題,創新社會治理。
7月8日,在邢臺市新都區首信社區,一場略顯“辛辣”的咨詢會正在進行。
“小區充電樁不夠用,電動自行車沒地方充電。能解決嗎?”
“門柱上的燈總是關著,電線要檢修了!”
……
參加會議的有社區黨員代表、樓棟領導和居民代表,以及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和所轄單位代表?!按蠹野褑栴}往好的方面想,說出來,說清楚,問題就解決了!”首信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左欣說,現在協商理事會已經成為社區解決居民生活問題的重要場所。
“社區是基層基礎。有了堅實的基礎,國家大廈才能穩固?!薄耙焉鐣卫淼闹饕獌热菹路诺交鶎?,把更多的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薄暯娇倳浉叨戎匾暢青l社區治理,多次作出重要論述。
領導黨建,基層民主協商,實現共建共享共治,是河北探索基層社會治理的生動實踐之一。
圍繞加強黨對城市基層治理的領導,河北省著力構建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樓棟主任、綜合服務站“六位一體”統籌協調機制,有效解決了社區治理人員不足、崗位匱乏等問題。
“黨建+網格”編織社區服務體系。
近日,石家莊市長安區勝北街道十方小區4號網格員李冬霞在巡查中發現,有居民在樓前空地種植絲瓜、鴿子籠,影響居住環境。經過反復工作,居民們拔掉了絲瓜苗,拆除了鴿子籠。“芝麻綠豆的小事”也逃不過網格員的眼睛。
目前,全省共有網格9.7萬余個,網格員12.3萬余人,實現了網格內社情民意的掌握、惠民服務的開展和矛盾糾紛的化解。
充分發動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在正定縣,有矛盾糾紛的時候,老百姓愿意找“幫大哥大姐”說話,出點力。一句貼心的日常談資,一句有針對性的法律建議,一句有理有據的好點子,人民調解員化解了人們心中的冰霜,成為基層社情的“穩壓器”。
如今,在矛盾易發多發的鄉鎮(街道)、村(居)和行業,遍布全省的人民調解組織有5.7萬多個。32.1萬多名人民調解員在基層工作,成為多元化解決基層矛盾的重要力量。(河北日報記者高山、王京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