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在河北省教育廳主辦的高校鹽堿地綜合利用工作推進會上,來自京津冀魯四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共同成立濱海鹽堿地綜合利用創新聯合體,探索政校企合力推動鹽堿地綜合利用的新模式、新路徑。
據了解,濱海鹽堿地綜合利用創新聯合體由省教育廳牽頭,成員包括河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7家高校,中國科學院農業資源研究中心、河北省農科院旱作農業研究所、滄州市農林科學院3家科研院所,河間市國欣農村技術服務總會、黃驊市智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
創新聯合體將堅持政產學研用融合,共同構筑鹽堿地科研大平臺。平臺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堅持“以種適地”“以地適種”,聚焦鹽堿地特色產業重大需求,發揮京津冀魯四地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優勢,強化協同創新與產業協作,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合力打造鹽堿地科技新高地,共同謀劃產業發展新格局,構建鹽堿地綜合利用創新引領的“大引擎”。
聯合體將針對破解鹽堿地“干旱、鹽堿、瘠薄、板結”等制約綜合利用的重大難題,立足資源稟賦,組建學科交叉的協同攻關群體,謀劃重大項目,加強原始創新、基礎研究、聯合攻關,力爭實現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將鹽堿地資源劣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創造鹽堿地綜合利用創新引領的“大動能”。
此外,該聯合體還將聚焦綠色發展主題,聯合推動實施“百千萬”示范工程,建立百畝攻關田、千畝示范方、萬畝示范區,集成創建鹽堿地綠色沃土增產技術模式,集成示范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推進共享規模經營,促進一二三產融合增效,塑造產業經營的新動能新優勢,創新驅動鹽堿地特色產業集群崛起。
據了解,目前,河北省高校在鹽堿地相關領域建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科研平臺7個,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8項。在學科建設方面,開設鹽堿地相關學科專業15個,其中5個學科進入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全球排名前1%。在生物育種方面,選育耐鹽堿農作物新品種42個,累計推廣面積90多萬畝。
上一篇:先進算力領域賽事啟動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