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角山長城腳下,山海關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暫定名)的建設進入了沖刺階段。
此刻,一座已完成主體結構的現代化建筑,在古老的山、海和城關之間拔地而起,那壯闊的氣勢和富有時尚感的設計,都在講述著這片熱土邁入新篇章后的故事,也融入更加令人期冀的未來。
山海關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暫定名)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工程,定位為全國非常具影響力的長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
場館建成后,將多方位展示中國長城產生和發展、長城建筑與營造、長城軍事與防御、長城戍守與生活、長城經貿與文化以及沿線15省市的長城文物保護利用、遺產保護傳承、文化帶建設發展、文化公園建設等成果。
博物館的總建筑面積達3萬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將建設中國長城文化陳列展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展廳、長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國際學術報告廳等。博物館外觀的設計采用了方城與城臺的造型,使之融入到長城體系之中,與長城歷史文脈相統一。
前不久,隨著建筑頂部Z后一部分混凝土澆筑完成,博物館的主體結構實現封頂。當下,場館的幕墻、機電、內裝等工程階段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文物征集工作也在同時進行。
“目前,我們已甄選出了2507件文物,用于8個展廳布展,另有409件文物展品待分布到相關展廳。同時,為增加館藏文物類型和數量,文物征集工作專班在收集整理的5萬余件藏品信息中,篩選出了可征購的藏品498件,照片、地圖、文獻等歷史資料2000件。”山海關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暫定名)工作專班負責人馮振說,博物館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秦皇島段)Z重要的工程,順利封頂后,預計在2022年12月完成全部建安工程。
秦皇島歷史文化厚重,長城資源豐富,其中山海關長城于1961年入選D一批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此后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雄踞中國長城三大名關頭位,是萬里長城Z為精華的一段,囊括了海上長城、濱海長城、平原長城、山地長城等多種形態,被譽為天然的長城博物館,素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D一關”的美譽。在進行博物館興建的同時,山海區還謀劃實施了長城文化產業園、長城山海關風景道、古城遺址保護提升等項目,將打造出長城文化體驗旅游帶,深度推進文旅交融發展。
“現在,長城文化產業園基礎設施(一期)、山海關八國聯軍營盤舊址保護利用等項目也都進入了施工或手續辦理階段。”馮振說,等博物館開放那一天,這里一定會成為秦皇島文旅產業發展的新DB,成為一座現代化城市的閃亮名片。